【色彩專欄】板橋林家的彩色理想國 | 曾啟雄
May 28, 2012
台灣遺留下來傳統花園,並不多,較完整被保存下來的,就屬板橋的林本源園邸,簡稱板橋林家花園。在民國60年前後,曾到過板橋的林家花園,依稀記得那傳統的花石建築模樣,其餘的就是留有到處被佔住的紛亂景像。之後,在林家人的慨然應允下,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整修,並且開放進出。目前只餘三落大厝,尚未完成外,花園部分業已開放參觀,亦有導覽說明林家花園的生活往事。林家除了板橋的花園外,林家後代不願接受日本殖民統治,舉家遷移到鼓浪嶼,在鼓浪嶼,依海建了菽莊園,遠眺海對岸的台灣。園內散發出濃濃的思鄉色彩,兩座花園顯示不同的風情與格調,也有著類似的手法與色彩表現。
板橋的林家花園的經營不同於泉州,與祖先來自漳州有些關聯,但同屬於江南庭園的韻味。從入口處,走進花園時,迎來的是一面灰色的長牆,底端有座拱門,宛如畫框。拱門框內的景色是方亭,整體布置具強烈的中國風感覺。進園後,矮牆高低錯落變化,讓人不想多看兩眼,都難。拱門的左側,拾級而上,再越過八卦門,就進入觀稼樓的小世界。回頭四顧,盡是起落變化有緻的矮牆。
矮牆上的漏窗框邊之黑白對比色,加上少量的帶狀彩繪裝飾色彩點綴,紅磚的建材顏色和梁柱彩繪色彩的演出,宛如身處於世外桃源。在以白色為主的圍牆上,各鑲進了不成現代比例大小的深黑色各式漏窗,造形是使用了象徵福、祿、壽、喜之瓢瓜、南瓜、蟠桃、石榴。漏窗造形的外框是黑色的色彩,框住了福祿壽喜等的,深怕被溜走似的。漏窗的大膽造形,與其背後襯出的造形和色彩變化,隱約到有些恍惚著,有說不出的景緻感覺。
進入觀稼樓後,榕蔭大池盡入眼裡。一池的綠水映出背後的灰泥人工塑造的山水。不同於江南庭園中的太湖石或珊瑚石壘砌的假山造景,改以灰泥堆疊,山的皺褶宛如中國山水畫的皴法,以線條構成。經過長時間的雨水濕氣浸潤後,苔綠點點,更似自然山水的縮景。
園內的假山造景有兩處,另一處是在汲古書屋後牆,亦是方鑑齋面對戲台的右側牆邊上。深淺的灰色變化與苔綠配色,有股不壓迫的優雅感。兩處的泥山造景,手法相同,正是「橫看成嶺、側成峰」之具體表現。假山前後,都有蜿蜒小徑、拱橋、亭臺、花台搭配,提供了不同角度的景色觀賞,充分應驗了「小中見大」的中國造景手法。
從建築上,最特別的是榕蔭大池與方鑑齋池邊的三角亭、四角亭、疊亭等的造形了。並不是一般常見的四根柱子的方形涼亭。而是以三角形的造形、菱形等等形狀出現的。三角亭是矗立於入口長牆上方,俯視來者,也可放眼榕蔭大池、觀稼樓之全景,是園內絕佳的瞭望地點。另外在榕蔭大池與定靜堂交會角落,夾著斜斜的菱形亭子。大池對岸就是平行四邊形的亭子,一旁更有八角亭,亭內的樑柱都有各種顏色的彩繪,作為裝飾。
早期的彩繪使用的色彩材料,大都是礦物居多。礦物性的色彩原料,是有毒性的,帶有保護木材避免蟲蛀的功能。譬如以銅的衍化物的藍銅礦、綠松石等,當然也有人工製造的替代顏料,如用醋酸悶蒸銅金屬,讓其產生銅綠,再刮下集中處理使用,也是中國傳統繪畫顏料中的石綠色彩了。較毒的,有如黃色系的雌黃、藤黃。不過,近代修復中,已經不使用這些顏料,改用現代的人工合成色素調配的顏料居多。即使,不是近期修復的古蹟彩繪,因為台灣不產那些顏料的礦石,加上近代兩岸政治阻隔,無法輸入原料。迫使近代彩繪匠師,改用替代性顏料。在顏色的觀賞之餘,也令人想起了諸多時代的變化因素。
一般對板橋林家花園會分成四個部分來說明的,來青閣、開軒一笑、橫虹臥月、香玉簃、月波水榭是屬於同區的。最特別的是橫虹臥月,是橋、也是通道,橋上可以行走;橋下是隧道,有幽靜玩耍的氣氛。整個色彩漆成黑色的,阻隔了來青閣與香玉簃兩個庭院空間。使用大面積的黑色做為牆面,推測可能是企圖營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區別來青閣的豪華與香玉簃的小巧,不同的情調空間之用。
來青閣與香玉簃,儘管是屬於鄰近的建築,作用上是不同的,來青閣是招待貴賓使用,香玉簃則是賞花的休憩處。來青閣的裝飾豪華,室內樑柱上的黑底金泥的彩繪色彩透露出派別的差異,色彩艷麗,與開軒一笑的戲亭對應。開軒一笑戲亭與方鑑齋水池的戲台,情調上略有不同,大小空間卻類似。開軒一笑的戲亭是演給貴賓觀賞,方鑑齋對面的戲台是家眷觀賞的。
香玉簃則是以淺寶藍色的門窗色彩為主調,前有空曠的磚庭,沿著矮牆邊設有花台,將花卉抬升到視覺適當的觀賞高度,如菊花、盆栽觀賞等。更搭配白色矮牆中間的黑色漏窗,頗有花影扶疏的氣氛。
再往出口處前進,有取自於《大學》:「定而後靜」的定靜堂,經過穿心廊後,頗有閑靜的氛圍,該空間也曾被當時主人作為宴客場所,動靜兩宜。外觀上,是以紅磚做為主建材,呈現台灣常見的閩南建築色彩。正面外部兩側有八角花窗,內部的廊牆,兩側門邊設有磚雕裝飾。磚紅色作為主調的色彩感覺,襯托出主人的富貴。矮牆上,還是以黑色勾勒出各種象徵意涵的漏窗等的造形。偶有細長的書卷漏窗,也框出了後景,更加深了視覺的隱約和豐富變化。
台灣庭園的營造,同屬於江南庭院設計類型,均以水為主、佐以假山、亭台樓榭之造景手法,但也不同於蘇州的拙政園、留園等名園。這些庭園之營造,表現出生活中的理想性,兼有文人、畫家的空間經營格局,更意味了追求中國道教中,長生不老的境界,也祈求現實中的富貴平安、子孫繁衍等,表現手法各有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