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專欄】團圓堂與寧遠堂的團圓寧靜致遠色彩 | 曾啟雄
November 07, 2016
台灣的開拓移民,有先後的時間。最早是原住民,較慢抵達的是客家人。客家人只好選擇進逼原住民的土地,尤其分布於各縣山區與平原交壤不易耕作處。在那些地區,歷史上,出現許多的衝突事件,是較為不安全地帶。不安的原因涵蓋了土地的使用、買賣、讓渡等問題,也包含了水權爭奪、信仰與生活習慣的誤解等之問題。因此,居住於衝突地帶的客家人,為求自保選擇了聚集居住的方式,一方面也反應了客家人的團結性,另也說明了生活條件的苛刻狀態,不得不然。隨著時代的推移,目前的和平相處時代,顯現了可貴與幸福。受到當時的條件影響,讓客家人的傳統聚集居住型態,成為了當今的文化遺產,不論有形或無形的。譬如台中東勢臨著大甲溪的大茅埔或在曾經是稻米產區的彰化縣社頭,八卦山麓下,隱藏著客家人遺世的桃源鄉,隱約可以讀出民間建築的發展形式與其意義。
在彰化社頭八卦山脈下,劉姓人家的聚落形成護龍的格局,共有13個護龍,護龍建屋之屋脊,依次由後沿著山勢、往前低下。團圓堂與寧遠堂屬於典型的台灣早期傳統家族性聚落,屬於客家的「橫屋」,大廳前方設有空地的「埕」,後倚八卦山脈,前望二水、社頭之彰化平原。早期,此處屬於「湳土」,爛泥之地的意思、較差的土地,就成為劉姓祖先移居的最後選擇,也造就了子孫的繁榮與田野景色。因為其外園之形狀為圓形,因此成為團圓堂,也意味著平安和樂、團圓的意義。劉家10世祖天極公帶了二子,於康熙39年(西元1700),父子三人由福建的南靖縣移民民雄,發展至今有900多人的子孫。
距離團圓堂不遠處,有個分堂叫做寧遠堂,也是類似的格局,護龍成行。在康熙年間,移民民雄的初期,由於水源不足,乾旱難以種作物。之後,於雍正年間,在劉家11世祖的帶領下,找到現今湳雅庄月眉池,移居至今。因此團圓堂的建築,可以看見從清朝時期的建築,到當代之間,住居修整的痕跡,有土塊屋、磚瓦牆、竹筒,到水泥牆面。在台灣,規模算是較大的聚落,且尚在居住狀態下的聚落。典樸且具時間的價值,竟然隱藏於生產珍珠芭樂與襪子聞名的社頭鄉間小道旁。
團圓堂的分布是面西背東,護龍南北走向,南邊有6弄、北邊有7弄,每弄間的通道有6公尺。全部的房間共有420間,目前的常住人口數,約有200餘人。弄間的6公尺走道,於近代部分被覆蓋上屋頂,形成生活空間的一部分。在其間,或工作或堆放農作物、臨時性的聚會場所。大廳正前方有空曠的大埕,提供了所有子孫婚喪喜慶的儀式之用。空地的大埕前,有個半圓形水池,底下有湧泉,叫做月眉池。月眉池在風水上,屬於「土虱穴」的格局,每逢陰雨日,土虱會隆隆鳴叫,引起附近居民的注意。池中湧泉,終年不乾涸,提供了水稻種植與生活用水。聚落整體是呈現座東向西為偏南的格局,東邊以八卦山當作靠山,前有月眉池的湧泉與一望無際的平原,是地理師口中的風水極佳地形。
團圓堂聚落建築,以正廳為中心點,正廳後有二進的廣化堂。左右各有長條狀的護龍,兩旁的13弄護龍,間數不一,形成很特殊的建築風格。客家對「護龍」又稱之為「橫屋」,橫屋是以正廳為中心,往橫面擴展的居住模式。橫屋居住的戶數增多後,時間久遠了,就牽涉了整修問題。因此,可以看到團圓堂、寧遠堂的建築裡,因修築而出現的各個時代的材料與色彩。有新的或鏽痕斑斑的鐵皮屋頂、有灰色的水泥瓦片屋頂,有土塊壘成的牆面,也有以新舊雜陳的磚塊砌成的,更有早期以粗糠攪拌混進黏土的土牆。
色彩的使用上,以祭拜祖先的正廳最為炫麗。較特別的是燕尾式的屋脊,是由於第十二世祖劉元炳曾應考中過舉人,死後受嘉慶皇帝封為進士,因此前埕空地上,立有旗桿,至今仍保有旗桿架,屋脊使用燕尾。二進的廣化堂為祭祀神明場所,牆上與屋脊也充滿了對比強烈的彩繪色彩表現與剪黏色彩的裝飾。較特別的是正廳屋頂安置有鎮煞用的石獅子;入口圍牆上,設有祭祀用的「天公爐」。進入正廳後,內部上方尚懸有嘉慶年間的「選魁」匾額。
另外,在正廳後方的廣化堂,門口兩旁於腰部高度,安置有多彩的鯉魚造形的插香座,呈現左右各一的對稱形制。插香座,於寧遠堂的正廳門旁,亦有一對,較團圓堂的鯉魚尺寸更大、且更為艷麗。
在建築上,團圓堂、寧遠堂後代子孫有個不蓋高樓的約定,儘管建材在改建時,呈現出凌亂的狀態,但也遵守的最基本的約定。從色彩上來看,四面環繞著綠油油的稻田,緊挨著背後八卦山巒上的鬱鬱的龍眼、荔枝樹林,與前面的稻田構成了綠色田園景致,是台灣典型的農村生活色彩。團圓堂、寧遠堂的建築色彩,因材料的變化,也豐富了田園的綠意,形成了對比的協調色彩關係。如此的田園色彩更襯托出農村的溫馨雅靜感覺,色彩卻也不顯單調,四季變化帶來的植物色彩,也隨之轉變,或枯或榮。走入其中,處處令人驚艷。
團圓堂與寧遠堂的建築物,有早期的土塊砌牆,也有竹編內體外加米糠稻草的圖牆、更有以往的大磚與現在尺寸的壘砌、石板、水泥、石灰,鋼筋、竹筒梁柱等的混搭。除了正廳與廣化堂祭祀場所,有較強烈的塗料色彩表現外,其餘的都是建材的原本擁有的材料本色。在距離不遠處,另有社頭地區的大姓,蕭姓福佬家族的家祠「斗山祠」,另具特色。
從團圓堂、寧遠堂建材的多樣性,亦可以了解傳統建築在維護上的困難。除非有法令規定,或被指定為古蹟,動用古蹟維護辦法,才可能讓暨有的建物保留即有的色彩,或對建物進行恢復性的維護。不然,很容易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而參差不一。可是,既有的居民對古蹟維護辦法,也存有內心的矛盾,擔心一旦被指定為古蹟,所有維修行為均要接受法律程序的監督,無法隨意變更,甚至也無法居住,這也是古蹟或古宅不容易保持暨有的色彩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