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葉蔭龍 優人神鼓《花蕊渡河》
優人神鼓 / 藝術作品 Artwork / 表演藝術 Performing Arts / 攝影類 Photography
道藝合一:優人神鼓
優,是古老的「表演者」,神,是人內心深層的寧靜狀態。優人神鼓,即「在自已的寧靜中擊鼓」。一千多年前的中國禪師們就曾經表示,真正的藝術家必須要能將「道」─「自己生命的修練」與「藝」─「生活美學的實踐」融於一身。
「道藝合一」正是優人創作與生活的目標。
1988年,在熱鬧繁華的臺北城另闢一方寧靜,優人神鼓在木柵老泉里一座原始山林中創立。創辦人劉若瑀師承波蘭劇場大師果托夫斯基在山林中訓練的方法,注重表演者身體有機狀態與內在覺知能力的開發。1993年邀請自幼習鼓的黃誌群擔任擊鼓指導,並以「先學靜坐,再教擊鼓」為原則,奠定了劇團的訓練及表演形式,也開啟了一系列以擊鼓為主軸的優人神鼓經典作品。
優人神鼓結合果托夫斯基身體訓練、東方傳統武術、擊鼓、靜坐、太極導引、神聖舞蹈等元素,廣闊運用音樂、戲劇、文學、舞蹈、祭儀等素材,實踐道藝合一、東西交融理念的獨特表演方式,不但具體呈現台灣優質的劇場表演藝術,具世界觀與當代美學之特點,並獲國際藝壇高度重視,不斷獲邀參加國際重要藝術節表演。
1998年,優人神鼓首齣經典作品《聽海之心》受到法國《世界日報》評為「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最佳節目」,2000年再度被讚譽為「法國里昂舞蹈藝術節最受觀眾歡迎的節目」;2002年作品《金剛心》,榮獲「第一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首獎」,評審讚譽這部在國內外均受到高度評價的作品:「透過簡潔樸素的舞臺,傳達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境界,是一個視覺、聽覺與表演的獨特融合,並富有整體性的表演藝術傑作。」
優人在山上打太極、練武術與擊鼓,比一般表演藝術工作者流了更多的汗水,卻多了耐力、體力與純淨的心靈。像一個修行者般的靜坐,透過「靜坐」的自我觀照,在擁擠紛亂的世界中維持內心的寧靜,優人們相信,這份寧靜可以透過舞臺上的表演與現場的觀眾,共同凝聚一個「活在當下」的片刻。
色群
010103
1/1/3
0/0/-1
93/88/87/79
CCBDC5
204/189/197
78/6/-3
24/27/17/0
90A9D4
144/169/212
68/-2/-25
49/30/6/0
635A6B
99/90/107
40/6/-9
70/67/49/6
233249
35/50/73
20/-1/-17
91/83/57/31
0F33A8
15/51/168
26/26/-78
98/85/1/1
F0F5FF
240/245/255
96/-1/-6
7/4/1/0
697897
105/120/151
50/-1/-19
67/52/30/0
613CC2
97/60/194
36/41/-66
78/80/0/0
2B126F
43/18/111
15/32/-50
97/100/51/2
色群
色票圖檔
色票電子檔
主題分類